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(Quacquarelli Symonds)正式发布了2026 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!
本次排名依然从大学排名、合意性/宜居性、负担能力、雇主活动、学生构成,以及学生观点6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,对于尚不清楚怎么选择留学目的地的准留学生及家长来说,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。
来源:留学杂志
众所周知,对于留学生来说,除了学校和专业之外,最重要的择校因素还有地理位置。不论是出于对未来学习生活,还是对未来就业发展的考虑,学校所在城市的情况都是学生要衡量的重点。
展开剩余86%图源: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
本次排名的全球Top10,已蝉联6年榜首的伦敦遗憾失位,掉到第三,首尔则以黑马逆袭之姿登上Top1宝座。东京保持去年排名,继续位列第二。
慕尼黑、墨尔本、悉尼,位次不变位居第4、第5、第6,柏林提升两个位次与巴黎并列第7。苏黎世位列第9,维也纳则取代了蒙特利尔,成为了新一年Top10守门员。
QS 最佳留学城市排名面向人口不少于25万且拥有至少两所 QS 上榜大学的城市。“学生观点”与“合意性/宜居性”两项得分基于逾10万名在读及潜在留学生的全球问卷反馈。
QS 用于编制最佳留学城市排名的指标组分别是:
●大学排名:包括指数化得分、排名高校计数得分、最高排名得分
●合意性/宜居性:包括气候得分、腐败指数、GaWC+、医疗得分、污染得分、安全得分、学生合意性、交通得分
●负担能力:包括巨无霸指数、生活成本得分和学费得分
●雇主活动:包括国内雇主得分、国际雇主得分、青年就业奖励
●学生构成:包括国际学生比、国际学生数量、学生人口比例、包容与多元得分
●学生观点:包括毕业后留居得分、学生体验得分
韩国首尔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,拥有首尔大学、高丽大学等位列QS世界大学Top100的高等学府。且作为韩国的经济中心,首尔聚集了众多跨国企业和本土巨头,就业机会非常广泛,院校背靠K-pop、游戏等全球性产业,实习、合作机会也相对较多。
日本东京能够成为全球第二最佳留学城市,得益于其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、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。东京大学、早稻田大学等优质高等学府的汇聚,带来了出色的国际教育水平与雄厚的科研实力。
去年年末,中日两国达成“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10项共识”,其中两项提到了对两国间教育合作交流的支持。具体为大力推动两国青少年交流互访,鼓励支持两国间修学旅行,加强互派留学生,支持两国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、高等院校开展校际合作。
相信在政策的引领之下,本就性价比较高的日韩留学,会在未来愈发受到国内学子们的青睐。
另外,“雇主活动”指标衡量的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雇主认可度的核心维度。在该指标中,东京排名世界第一,首尔排在世界第三,为这两座城市的最终得分增色不少。
图源:QS世界大学排名官网
美国城市今年依旧在前十的榜单中寻无可寻,且多个城市排名呈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,唯有上升一位,冲进Top15的波士顿为美国城市挽回了一些面子。
图源:QS世界大学排名官网
作为全美高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,以科研、金融与技术作为经济基础的波士顿,是麻省的首府也是麻省最大的城市。
整个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着世界许多知名研究机构、超过100所大学和几十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。
作为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重地,藤校哈佛与理工神校MIT无疑是波士顿递给世界留学生最有说服力的名片!
虽然波士顿的总得分排名仅位列世界Top15,可只论雇主活动这一单项,93.6的高分直接跻身世界前二,力压首尔仅次于拿到满分的东京!
其他排进Top50的美国城市的则是
图源:QS世界大学排名官网
伦敦作为国际公认的知识城市和全球学术中心,有数量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,光G5超级精英大学伦敦就独占3所(帝国理工、UCL、LSE),更不用说帝国理工今年可是非常争气的守住了QS世界大学排名Top 2的荣誉!
图源:帝国理工学院官网
此外,不提供本科教学,只提供金融和管理学方向的研究生课程,可谓是欧洲一流金融和管理商学院的LBS(伦敦商学院)也为伦敦这座城市的教育与就业加分不少。
英国排名第二的爱丁堡(#15,比去年下降两名),则是一个留存着特殊历史的文化古城,当地许多历史建筑迄今为止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。作为苏格兰的首府城市,爱丁堡亦是许多向往留学者的理想地。爱丁堡大学的教育学、计算机、数学、语言学等学科也都是位列全英前列的存在。
除此之外,曼彻斯特从Top27直接掉落至Top40,格拉斯哥虽然晋升为英国第三(#35),但总排名也同样出现了下滑(去年为#33)。
北京首次闯入全球第13位,一举跃升18位刷新自身历史纪录,这一高位,也正是北京持续加码科研投入、推进国际化、引领前沿创新的有力印证。
图源: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
上海飙升19位后排在了全球第27名,同样缔造了历史最佳成绩。
本次排名共有8座中国内地城市集体上榜,刷新历届入围数量。最新榜单凸显了中国城市在国际声誉、学术实力、学生体验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维度的全面跃升。
其中“负担能力”指标依旧是中国城市的强项——五座城市跻身全球生活成本最亲民前20,国际学生得以在享受世界一流学术资源的同时,把留学账单压到最低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查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